健康科普

健康科普

别再骂“葛优躺”是懒!其实是身体在求救

2025-10-28

提到“葛优躺”,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“这人太懒了”——整个人瘫在沙发上,腰背塌陷、脖子前倾,像“没了骨头”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这种看似“摆烂”的姿势,或许并不是主观上的懒惰,而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:你的肌张力已经失衡,肌肉撑不住身体了。

一、什么是肌张力失衡?

简单来说,肌张力失衡就是维持身体姿势的肌肉群“力量不均衡”。我们的腹肌是核心肌群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与背肌、臀肌、盆底肌等共同构成一个支撑上半身的“力量框架”。一旦腹肌力量不足,往往不是单一问题,还会伴随协同肌(如深层稳定肌)无力、拮抗肌(如竖脊肌)过紧等一系列连锁反应,就像一套齿轮系统缺了关键零件,整体运转失灵。

二、为什么身体会选择“葛优躺”?

当我们坐下或站立时,本应由腹肌主导、协同肌辅助稳定腰椎、保持挺胸姿势。但如果腹肌虚弱、协同肌又无力“补位”,拮抗肌的紧张还会进一步拉扯脊柱。为了缓解这种“撑不住”的疲惫感,身体会本能地选择最省力的方式:含胸驼背让胸椎代偿,腰曲变直甚至反弓让腰椎卸力,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“葛优躺”。

三、“葛优躺”背后的身体信号

仔细观察会发现,喜欢“葛优躺”的人常有这些共性:久坐后站起来总觉得腰部“发紧”,走路时不自觉低头含胸,甚至站一会儿就想找地方坐下。这些都不是“懒”的表现,而是腹肌、背肌等核心肌群力量失衡的直接结果。就像一个没力气的人拎不动重物只能放下歇着;当肌肉撑不起身体,“葛优躺”就是身体给自己找的“歇脚方式”。

四、长期“葛优躺”的恶性循环

更要警惕的是,长期依赖“葛优躺”会陷入恶性循环:越躺,核心肌群越得不到锻炼,力量越弱;肌肉越弱,越难维持正确姿势,只能更依赖“瘫坐”。久而久之,不仅会加重含胸、驼背、腰曲异常,还可能引发腰背酸痛、颈椎僵硬,甚至压迫神经、影响血液循环。

五、科学应对:别盲目锻炼,先评估再行动

发现自己有“葛优躺”习惯时,切记不要盲目锻炼。由于肌张力失衡涉及“弱肌强化”和“紧肌放松”的双重需求,如果只练腹肌却不放松过紧的腰背肌,反而可能加重失衡。建议在康复师、健身教练等专业人士指导下,先评估肌肉状态,再制定“针对性强化+精准放松”的方案,才能正确、安全地改善问题。

六、结语

所以,下次看到有人“葛优躺”,别再轻易贴上“懒”的标签。不妨提醒他:这可能是身体在喊“没力气”,先找专业人士看看,再科学锻炼,才能让身体真正“支棱”起来。

【附】3个居家核心肌群锻炼动作(需在专业评估后练习)

无需复杂器械,每天花15–20分钟练习,能逐步增强腹肌等核心力量,改善肌张力失衡。但务必注意:开始前建议先经专业人士评估肌肉状态,确认无严重脊柱问题或肌肉代偿风险。

·平板支撑(激活整体核心)

动作要点:手肘撑在瑜伽垫上,与肩膀同宽;双脚并拢,脚尖踩地;身体保持一条直线,不要塌腰或撅屁股;眼睛看向前方,均匀呼吸。

练习强度:新手从每次20–30秒开始,做3组,组间休息30秒;适应后可逐渐增加到每次1分钟,保持3组。
关键提醒:若腰腹无力撑不住,可膝盖着地做“简化版平板支撑”;若过程中出现腰背酸痛,立即停止并咨询专业人士。

·仰卧卷腹(强化腹部核心)

动作要点:平躺在瑜伽垫上,膝盖弯曲,双脚踩地与髋同宽;双手轻放在耳侧(不要抱头),用腹部力量将上半身向上卷起,直到肩胛骨离开地面;卷腹时呼气,下落时吸气,避免用脖子发力。
  练习强度:每次做3组,每组12–15次,组间休息40秒。
关键提醒:卷腹幅度不用太大,重点是腹肌主动发力;若出现颈部或腰部不适,需调整动作或暂停练习。

·臀桥(协调腰臀力量,辅助稳定核心)

动作要点:平躺在瑜伽垫上,膝盖弯曲,双脚踩地,双腿与髋同宽;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,掌心朝下;用臀部和腰腹力量将臀部向上抬起,直到身体从肩膀到膝盖呈一条直线;保持2秒后缓慢下落,下落时感受腰腹的控制。

练习强度:每次做3组,每组10–12次,组间休息30秒。

关键提醒:抬臀时不要过度挺腰,避免腰椎受力过大;若有腰椎反弓问题,需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调整动作幅度。

 

 

作者:李小玲

审核:曾祥凤

编辑:刘姿佑

责编:范   艳

2025年10月28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