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-04-02
戊型肝炎病毒(HEV)主要通过粪-口途径传播,常见于污染的水源或未煮熟的食物(如猪肝、贝类)。其症状与甲肝相似(乏力、黄疸、恶心等),但重症率更高,孕妇、慢性肝病患者感染后死亡率可达20%。
因部分感染者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,但仍具传染性,易在集体环境中造成传播,具有很大隐性感染威胁。所以,也称之为隐形杀手。
如何“揪出”戊肝?
在职业病体检或常规体检中,检验科是筛查戊肝的“第一道防线”。目前主要检测手段包括:
1. 抗体检测
抗-HEV IgM:提示近期感染(感染后1-4周出现);
抗-HEV IgG:感染后数周至数月出现,提示既往感染或疫苗接种。
2. 核酸检测(HEV RNA):直接检测病毒基因,用于确诊急性感染或监测治疗效果。
注意:普通体检套餐中通常不含戊肝抗体检测,建议高风险职业人群主动要求加检!
职业病体检:这些职业人群需重点关注
根据《职业病分类和目录》,虽然戊肝尚未被单独列为职业病,但以下职业人群因暴露风险高,应纳入常规筛查:
1. 食品加工与餐饮从业者:接触生肉、海鲜等易污染食材;
2. 畜牧业及兽医工作者:猪、牛等动物是HEV的天然宿主;
3. 环卫工人及下水道作业人员:接触污水概率高。
案例警示:某养殖场3名工人连续出现乏力、黄疸,经检验确诊为戊肝聚集性感染,溯源发现与接触病猪粪便有关。
预防戊肝:从“检”到“防”的三重屏障
1. 疫苗防护:我国已上市重组戊肝疫苗,推荐高风险人群接种,如育龄女性、慢性肝病患者、职业暴露者。
2. 饮食与卫生习惯:避免生食猪肝、贝类;接触动物后彻底洗手;确保饮用水煮沸。
3. 定期体检:体检中主动要求加测戊肝抗体,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戊肝虽不如乙肝“知名”,但其危害性不容小觑。通过精准筛查、职业病体检的主动干预,以及个人的科学防护,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戊肝“拒之门外”。健康无小事,“悟”在预防,胜于治疗!
资料整理:谭 凯
审核:谭 凯
编辑:刘姿佑
责编:范 艳
2025年3月26日